9月9日上午第三分论坛的主题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与西部法学教育”, 由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教授主持,共有四位发言人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就西部法学教育谈了三方面问题。她指出,第一,目前西部法学教育师资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希望对西部高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第二,西部法学教育包括人才培养是否应有差异化值得探讨。在此方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第三,西部法学教育的评价标准是否应有差异化也需要认真研究。
四川大学法学院李平教授认为,目前,保证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解决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缺乏的问题,西部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行业等是非常需要法律人才的,但目前学生的报考和就业基本上是市场化的,西部计划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去的不多,大多数更倾向去大城市就业,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就涉外海洋法律人才培养谈了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取得的经验,即准确定位,走突出海洋特色的发展之路。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修改了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四年来效果非常好。除了传统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外,国际海洋法、海洋行政法、证据学、逻辑学都计入相应模块。学院的模拟法庭和海事法院联网,学生可以实时观摩学习。在科研方面,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突出实务型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科研经费,并建立了海洋法律与政策(东北亚)研究中心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院长孟凡哲教授认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定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把小语种与特定领域结合,采用专业+外语的学习模式,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自由发言阶段,青海师范大学马旭东教授指出,青海师范大学在法律人才培养上也致力于走特色培养模式,致力于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但是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编写汉藏双语教材,教育成本非常高。在基层法律服务中,掌握汉藏双语非常重要,翻译不准确就会产生误解和矛盾。青海师范大学专门开发了藏汉翻译软件,软件在标准化和人工智能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不尽如人意。又如,有些学生是专门从民族地区招来的,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到民族地区,培养目标因此受到影响。另外,省属院校往往缺乏建设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能力,因此,希望给省属院校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指出,在对口支援方面,中东部高校的对口师资对西部法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认为,目前,在法检系统和高校的人才交流方面,高校的法学教师到法检系统任职做得比较好,但是法官和检察官到高校任教做得并不太好。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规定法官、检察官到高校任教的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限,或者规定法官、检察官在任教期间保留原工作的职位职务待遇。
9月9日上午第三分论坛的主题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与西部法学教育”, 由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教授主持,共有四位发言人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就西部法学教育谈了三方面问题。她指出,第一,目前西部法学教育师资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希望对西部高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第二,西部法学教育包括人才培养是否应有差异化值得探讨。在此方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第三,西部法学教育的评价标准是否应有差异化也需要认真研究。
四川大学法学院李平教授认为,目前,保证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解决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缺乏的问题,西部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行业等是非常需要法律人才的,但目前学生的报考和就业基本上是市场化的,西部计划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去的不多,大多数更倾向去大城市就业,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就涉外海洋法律人才培养谈了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取得的经验,即准确定位,走突出海洋特色的发展之路。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修改了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四年来效果非常好。除了传统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外,国际海洋法、海洋行政法、证据学、逻辑学都计入相应模块。学院的模拟法庭和海事法院联网,学生可以实时观摩学习。在科研方面,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突出实务型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科研经费,并建立了海洋法律与政策(东北亚)研究中心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院长孟凡哲教授认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定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把小语种与特定领域结合,采用专业+外语的学习模式,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自由发言阶段,青海师范大学马旭东教授指出,青海师范大学在法律人才培养上也致力于走特色培养模式,致力于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但是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编写汉藏双语教材,教育成本非常高。在基层法律服务中,掌握汉藏双语非常重要,翻译不准确就会产生误解和矛盾。青海师范大学专门开发了藏汉翻译软件,软件在标准化和人工智能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不尽如人意。又如,有些学生是专门从民族地区招来的,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到民族地区,培养目标因此受到影响。另外,省属院校往往缺乏建设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能力,因此,希望给省属院校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指出,在对口支援方面,中东部高校的对口师资对西部法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认为,目前,在法检系统和高校的人才交流方面,高校的法学教师到法检系统任职做得比较好,但是法官和检察官到高校任教做得并不太好。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规定法官、检察官到高校任教的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限,或者规定法官、检察官在任教期间保留原工作的职位职务待遇。
9月9日上午第三分论坛的主题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与西部法学教育”, 由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教授主持,共有四位发言人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就西部法学教育谈了三方面问题。她指出,第一,目前西部法学教育师资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希望对西部高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第二,西部法学教育包括人才培养是否应有差异化值得探讨。在此方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第三,西部法学教育的评价标准是否应有差异化也需要认真研究。
四川大学法学院李平教授认为,目前,保证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解决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缺乏的问题,西部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行业等是非常需要法律人才的,但目前学生的报考和就业基本上是市场化的,西部计划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去的不多,大多数更倾向去大城市就业,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就涉外海洋法律人才培养谈了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取得的经验,即准确定位,走突出海洋特色的发展之路。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修改了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四年来效果非常好。除了传统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外,国际海洋法、海洋行政法、证据学、逻辑学都计入相应模块。学院的模拟法庭和海事法院联网,学生可以实时观摩学习。在科研方面,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突出实务型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科研经费,并建立了海洋法律与政策(东北亚)研究中心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院长孟凡哲教授认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定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把小语种与特定领域结合,采用专业+外语的学习模式,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自由发言阶段,青海师范大学马旭东教授指出,青海师范大学在法律人才培养上也致力于走特色培养模式,致力于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但是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编写汉藏双语教材,教育成本非常高。在基层法律服务中,掌握汉藏双语非常重要,翻译不准确就会产生误解和矛盾。青海师范大学专门开发了藏汉翻译软件,软件在标准化和人工智能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不尽如人意。又如,有些学生是专门从民族地区招来的,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到民族地区,培养目标因此受到影响。另外,省属院校往往缺乏建设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能力,因此,希望给省属院校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指出,在对口支援方面,中东部高校的对口师资对西部法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认为,目前,在法检系统和高校的人才交流方面,高校的法学教师到法检系统任职做得比较好,但是法官和检察官到高校任教做得并不太好。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规定法官、检察官到高校任教的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限,或者规定法官、检察官在任教期间保留原工作的职位职务待遇。
9月9日上午第三分论坛的主题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与西部法学教育”, 由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教授主持,共有四位发言人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就西部法学教育谈了三方面问题。她指出,第一,目前西部法学教育师资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希望对西部高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第二,西部法学教育包括人才培养是否应有差异化值得探讨。在此方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第三,西部法学教育的评价标准是否应有差异化也需要认真研究。
四川大学法学院李平教授认为,目前,保证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解决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缺乏的问题,西部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行业等是非常需要法律人才的,但目前学生的报考和就业基本上是市场化的,西部计划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去的不多,大多数更倾向去大城市就业,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就涉外海洋法律人才培养谈了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取得的经验,即准确定位,走突出海洋特色的发展之路。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修改了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四年来效果非常好。除了传统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外,国际海洋法、海洋行政法、证据学、逻辑学都计入相应模块。学院的模拟法庭和海事法院联网,学生可以实时观摩学习。在科研方面,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突出实务型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科研经费,并建立了海洋法律与政策(东北亚)研究中心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院长孟凡哲教授认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定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把小语种与特定领域结合,采用专业+外语的学习模式,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自由发言阶段,青海师范大学马旭东教授指出,青海师范大学在法律人才培养上也致力于走特色培养模式,致力于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但是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编写汉藏双语教材,教育成本非常高。在基层法律服务中,掌握汉藏双语非常重要,翻译不准确就会产生误解和矛盾。青海师范大学专门开发了藏汉翻译软件,软件在标准化和人工智能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不尽如人意。又如,有些学生是专门从民族地区招来的,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到民族地区,培养目标因此受到影响。另外,省属院校往往缺乏建设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能力,因此,希望给省属院校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段晓红教授指出,在对口支援方面,中东部高校的对口师资对西部法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认为,目前,在法检系统和高校的人才交流方面,高校的法学教师到法检系统任职做得比较好,但是法官和检察官到高校任教做得并不太好。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规定法官、检察官到高校任教的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限,或者规定法官、检察官在任教期间保留原工作的职位职务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