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召开学习研讨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9日 15:46     点击数:

2022年6月27日晚,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召开线上学习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志鹏教授主持,中心师生十余人参与了此次学习研讨活动,并在交流中充分、深刻、广泛地就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发表观点。

鲁广锦教授基调发言

会议开始,中国人权研究会秘书长,304.cam永利集团、人权研究中心鲁广锦教授做基调发言,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和时代背景,阐释了其重要意义。鲁广锦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权观和人权理论,并且这种人权观和人权理论也是时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其所具备的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人权理论和学说。人权理论发展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在讲所谓的为人权而人权、为人权而谈人权。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个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从中国的发展进步的角度,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角度,从我们初心的角度,放大了“人”本身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人权学说确实有很多独特的特征,这些是其他的理论所不具备的,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的这一套理论和学说思想具有先进性、创新性,代表着发展的方向。

鲁广锦教授指出,怎样学习好、研究好、宣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并使其成为大家共同的意志和思想,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构建这样一套思想体系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设计的。我们也可以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人权,来理解我们当今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包括范畴、内涵、体系、特征等等,这方面都需要我们去做深入的研究。目前看来,基本上大家还没有真正地突破一些局限,只是在做表面上的归纳,包括自己也是这样。鲁广锦教授表示,最近他也在写一篇文章,深入研究了中国式人权文明的特质。他想把它给分成六个方面,去做一些系统的、学理性的、思想性的分析,展现中国人权的合理性、科学性,解释为什么说它具有能够引领时代的优良内涵。

鲁广锦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学术思考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是一个宝库,也是一个很丰富的思想体系。怎样以人权为弦、为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牵起来,使得整个人权研究的学术理论更加丰满,是我们要继续进行的工作。我们每一位老师可以考虑选择或大或小的角度,在一段时间内拿出成果来,逐渐就能形成有意义的理论成果。

中心师生发言

接下来,人权中心的各位老师围绕着不同研究领域、不同视角和理论进行发言。

何志鹏在发言中指出,随着人权国际化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针对世界人权治理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主张、不同的实践。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认为,纵向地看,人权是一个无限延伸、没有终点、不断发展前进的治理体系;从横向的人权保护方式理念看,我们认为各国必须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选择人权发展道路,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在国际人权事务中共商共建。而另外一种人权理念则自认为是人权的唯一权威版本,罔顾自身社会混乱、种族冲突、政府乏力的困境所凸显的人权问题,对外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打压他们不喜欢的国家,甚至武力干涉他国内政,引致政府倾覆、国家变乱和国际危机。美美与共的人权合作交流观念,和唯我独尊的人权打压行动,孰优孰劣,一望即知。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我们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未来必将进一步证明,只有包容开放的人权文明观,才能构建世界人权治理健康的未来。

王立峰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人权的中国特色,但中国的人权并没有脱离人类社会这一场域,中国人权与世界人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要从中国—世界的维度思考中国特色人权对于世界人权的贡献,这是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对于人类的贡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是时候把中国人权理论与发展经验向世界推广,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世界人权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贾玉娇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立足于人的发展,从具体的人出发,揭示出人权的人类性特质,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产物,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引领人类未来的国家和社会制度发展。学习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审视西方建立在“抽象的人”的基础上的人权观及其掩盖下的人权问题,对世界主流的人权话语体系与思维范式开展对话和批判,努力推动世界人权话语革命,以更好地解放思维,推动人权实践向解放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谷向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文化形成于一个民族长期的共同历史生活,并对该民族的共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的人权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的人权事业、人权道路影响深刻。我国的人权文化建设要深入发掘我国文化中的人权要素并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权文化话语体系,为世界人权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会议的第三阶段,与会的人权研究中心相关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同学也积极发言,汇报学习近平总书记人权论述的心得体会。

魏晓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具有深沉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实践积淀。我们可以与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人权观作一对比。“自由”无疑是值得充分彰显和追寻的价值,但在西方人权理论和话语中,“自由”反而是片面的。正如马克思所观察并指出的,西方过于孤立地强调个体而忽视甚至排斥集体,人们的权利经常处于看似平等的对立状态,而这种形式的平等往往会演化为实质的不平等,进而加剧社会矛盾、动荡甚至危机,西方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人权,终究只是一种特权。而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则不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权是普惠性的,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幸福追求,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初心使命和庄严承诺。从脱贫攻坚到充分发展,从抗击疫情到保障民生,人权绝不是少数人所享有的特权,中国人民始终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受益者。

申天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和中国的人权实践发展成就结合在一起立体、完整地诠释了中国特色人权发展模式,这也向人权研究学者提出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时代性命题,即系统性地归纳、建构和阐释中国人权思想理论体系。总书记提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这一事实充分证明我国确实在坚定不移地走人权发展道路,是具有扎实说服力的人权外宣资料。总书记还提及“积极开展国际人权斗争…把握战略主动…”,也指明了未来的一个努力面向,锤造攻之矛,挖掘多元斗争渠道和方法,捍卫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赵健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一个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的重要命题,也即积极开展人权斗争,在实事求是、准确客观把握人权发展条件、背景、脉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际人权领域的战略主动权。从紧迫性角度来看,自冷战以来,人权议题越来越成为确立外交声誉,引导国际舆论甚至塑造国际规范的影响因素。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话语权、影响力、领导力,同中国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权力格局中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有密切联系。从时代性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共同指向了与中国在国际舞台提供的物质公共产品供应相称的、具有文明视野、人类关怀、世界秩序色彩的思想文化公共产品。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越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越是坚定地捍卫多元、开放、交流互鉴的国际人权模式,国际人权事业就越是能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王韵涵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这个主题,贯通历史、现实、未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格局和气度,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炽热的为民情怀。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全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人权发展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正是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权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作为共产党员,应谨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不懈努力。

耿斯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尊重和保障人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事实上,古代时中国就有实质上与人权十分近似的思想理念。无论是思想家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是《悯农》等反映了对民众的体恤之情的作品都反映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然而,从名义上看,中国并未把这些思想观念总结称之为“人权”。中国虽并非所谓的“人权发源地”,但人权观念却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留下了深深印记。中国的人权理念、思想也会随着中国人权道路的不断拓展而熠熠生辉。

周萌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始终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人民性、创造性和引领性等突出特征,其彰显了中国式人权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国文化、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着自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内涵、样态特征与时空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点明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议题,可归结为国内人权保障与全球人权治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将人民幸福生活视为最大的人权。中国人权治理成果更是全球人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超越“共存”“合作”样态,追求更高层次的“共同体”样态。中国推崇的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天下观”,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新身份,推行的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共生主义发展模式。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追求的是内在驱动型的实质正义,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突破了“中心—边缘”结构的全球化体系,必将成就全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

王淼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在百年奋斗的过程中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促进人权,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根据鲁老师的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代表党的人权观与人权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创新性,科学构建总书记人权思想的体系、合理归纳中国人权道路的特质,是当代人权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张宦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权法治保障,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这也是党的人权观和人权理念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我国人权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观,通过构建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全方位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世界人权文明的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

于润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中强调,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将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保障人民享有真实有效的人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在中国特色人权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中国的人权观并非僵化的、教条的,而是生动的、实践的,是契合新时代矛盾变化的人权观。中国的人权发展既应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应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及时回应人权领域的实践问题,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有的放矢,从而在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走向更加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会议最后,何志鹏教授对本次学习研讨会议做了简单总结。他感谢了鲁广锦教授高屋建瓴、全面深刻的理论解读,以及其他各位老师、同学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提供的丰富视角。何志鹏教授强调,吉林大学的人权学科建设、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都将继续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充沛动力。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304.cam永利集团 - 博中国际娱bz95533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